亚洲BT 袁靖:与猪同业——猪年说猪

亚洲BT 袁靖:与猪同业——猪年说猪

寂寞寂寞就好在线播放

* 原文刊登于2019年1月25日《中国文物报》5版 文物考古周刊亚洲BT

   

    戊戌年行将畴前,己亥年就要降临,己亥年是猪年,猪年说猪,我的生肖年专题又和环球碰面了。说到猪,咱们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肥美和缓、憨态可掬的家猪形象,省略不会去联想那种身躯健壮、鬃毛赠给、獠牙外露的野猪面容。其实,野猪是家猪的祖宗。按照动物拉丁文体名的陈设规定,野猪和家猪均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而在猪属之下,野猪的拉丁文体名是Sus Scrofa,家猪排执政猪之后,在属名Sus和种名Scrofa之后再加上亚种名domesticus,由此不错明晰地看到,家猪是从野猪驯化而来的。

发源与驯化

    全世界动物考古学酌量的一个紧要实质即是探讨多种野天真物是何如被驯化为家养动物的。因为黄牛、绵羊、山羊、马和鸡都是成为家养动物后被引入中国的,比拟之下,咱们中国动物考古学家愈加暖热村生泊长的家猪的驯化历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科学地判断考古古迹出土的猪骨属于家猪照旧野猪,咱们制定了一系列坚毅圭臬,如依据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进行判断、不雅察其年事结构是否蚁合在某一年事段、合座数目有若干、是否存在用猪随葬或单独下葬猪的气象、猪的碳氮牢固同位素值是否同东说念主的一致、猪的基因特征是否在家猪的限制之内等等。通过咱们的酌量,不错证实距今9000年前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古迹的猪骨仍是属于家猪(图1)。事理有以下七条:

其一,不才颌上发现有在齿列误会的气象,这是家猪的齿槽变小之后,全部牙齿弗成整皆地萌出形成的收尾;

其二,臼齿上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标本所占的比例较高,这是猪被东说念主杀青后,由于养分和款式产生形成的;

其三,牙齿几何形态自满其接近家猪,而与野猪差距很大;

其四,肉量和肉质最好的2岁以下的个体占据猪的总和的81%,年事结构十分年青、不同于野猪种群中丁壮和老年数目较多的模式;

其五,个体数目达到全部哺乳动物总和的25%以上,远巨大于天然状态辞职猪种群在全部哺乳动物中的比例;

其六,在墓葬中随葬猪下颌,标明东说念主类与猪的亲密关系,这种行动自后成为史前社会的习俗;

其七,食性分析的收尾自满猪和东说念主类的食品结构十分相似,与东说念主用我方的残羹剩饭喂养猪联系。

    迄今为止,海外学者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出现于距今9000年左右的土耳其东南部的查耀努等多个古迹。咱们证实贾湖古迹仍是出现家猪,贾湖古迹的年代与查耀努等古迹的年代大致考虑。这些古迹的家猪均属于当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家猪。

图1 河南贾湖古迹发现中国最早的家猪

    贾湖古迹出土的猪仍是具有较为显著的家猪特征,可见它们仍是被驯化一段时候了。因为刚刚从野猪驯化而来的话,形态上应该齐全是野猪的面容,只是是因为被东说念主杀青、由东说念主喂养,在行动上属于家猪费力。因为费解年代早于距今9000年的联系考古古迹出土的贵府,杀青野猪,初始饲养家猪的行动究竟发源于何时何地,咱们当今尚不知所以。折服跟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咱们的酌量也能随之跟进,期待新的发现,恰是考古学科充满魔力的原因之一。

尽管家猪最早究竟发源于何时何地尚有待于考古的新发现,可是探讨家猪何如发源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酌量。咱们合计,由于成年野猪身躯健壮、脾性焦虑,在防备时融会得特殊凶猛,要将其驯从绝非易事,驯化野猪应该是从年少野猪初始的,刚刚初始驯化的意图可能即是为了玩耍。野猪一般在灌木丛或较低湿的草地上栖息建巢,受古东说念主生计垃圾的眩惑,其窠巢时常与东说念主的聚落相距不远。东说念主类学的贵府证实,仔猪降生后要留在窝中几个星期,母猪在拂晓或薄暮时出门采纳食品,会将幼仔单独留在窝里。一朝猪窝被东说念主知说念,东说念主们便能比较容易地取得野猪幼仔。咱们算计,可能由于古东说念主在某些时候拿获的野兽颇多,不愁吃肉,东说念主们就能把握到的野猪幼崽行为念玩耍的对象,作为宠物饲养。猪的滋长速率快,半岁到1岁即不错达到70公斤以上。猪能比牛、绵羊等其它牲畜把滥用的饲料更多地调换成肉食。猪的食性庸碌,耐粗饲,浮浅东说念主类解决我方的食品残余,与东说念主们的假寓生计相适合。另外,猪的繁衍力强,每年产仔一至两窝,一窝时常有小仔4-10只。这些特质都是野猪能被古东说念主选中,作为家养动物驯养的有意要求。古东说念主把野猪驯化为家猪是配置在对猪的生态特征、生计习性冉冉熟习的基础之上,其中可能际遇过屡次失败。东说念主与其它动物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东说念主会深度念念考,有记挂,能够传承常识。饲养家猪的行动经过古东说念主许多代的传承之后,终于形成为古东说念主主动喂养幼崽,把它们养大吃肉,同期也将一些体格健壮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生养小猪,再将下一代的幼猪养大,如斯这般继续反复,喂养陶冶冉冉丰富、喂养手艺继续卓著。酌量证实,在喂养的历程中,猪的体型也在变化(图2),越来越合乎东说念主的需要。

图2  野猪和家猪体格比例变化

    猪的驯化、饲养和选育手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牢固地取得肉食资源,不错增强东说念主的体质,也为东说念主口增长提供了保险,而东说念主口增多,是社会复杂化的前提。可见文化的发展、细腻的发源、社会的卓著等等,都不错从饲养家猪的发源和发展中找到能源。

家猪的肉用价值

    咱们在贾湖古迹发现了数目较多的落空的猪骨,那些落空的猪骨是古东说念主食用猪肉后毁灭的。咱们通过酌量数百个古迹出土的猪骨及归纳古代文件后发现,在寥落长的时期内,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朔方地区和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南边地区的古代先民在是否通过养猪取得肉食资源方面存在很大的各别。

    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朔方地区,在距今8000~7000年左右,古迹中发现的动物骨骼以狩猎取得的鹿科动物为主,养猪这种取得肉食资源的方式还莫得占据主导地位。可是从距今7000~5000年左右,古迹中出土的猪骨数目占据全部动物骨骼的大多数,标明养猪仍是是其时取得肉食资源的主要方式了。到距今5000~4000年左右,猪的比例较以前稍有下落,这主如果因为家养的黄牛和绵羊插足这个地区,也成为肉食开头之一,但尽管如斯,家猪仍然是数目最多的家养动物,在通盘这个词历史时期,这种家猪为主的肉食口头基本上莫得变化。

    而在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南边地区则显著不同。在距今8000~7000年左右发现家猪的遗存及东说念主工制作的陶猪俑(图3),可是数目很少。从距今7000~4000年左右,家猪依然占据少数,动物遗存中鹿科动物和鱼类为主的步地基本莫得蜕变。唯独的一个例外是距今5300~4300年左右的浙江省杭州市属于良渚文化的古迹群,那处出土的动物以家猪为主。这个例外可能与其时这个地区最初插足细腻时期,蚁合大量的东说念主力修筑大坝、大墓及城墙等大型工程,野天真物质源弗成痛快贵族及大量东说念主口的肉食需要联系,这是迄今为止南边地区空前绝后的一例。到良渚文化之后,当地出土的动物遗存中家猪又变成少数,野天真物的比例显著增多。《周礼·职方氏》中把天地分九囿,九囿差异有各自独到的生业现象,其中位于朔方地区的七个州差异有多种农作物和牲畜,而位于长江流域的荆州和扬州这两个州是“其畜易鸟兽,其谷易稻”,不见与家猪等家养动物联系的纪录。这不错与咱们酌量的史前时期长江流域的古代先民饲养家猪的数目寥落少彼此印证。一直到战国时期,位于宁绍平原的越国为了奖励东说念主口生养,轨则“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可见家猪在其时是唯独生了孩子才智得到的奖励。

 图3 浙江河姆渡古迹的陶猪形象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养猪业也随之发展。汉代父母官在劝课农桑时,宗旨农户养“一猪、雌鸡四头”。汉代的好多墓葬里都会随葬陶猪圈(图4),这亦然其时养猪业盛行的一个标志。养猪业到宋代有一个飞跃。宋代《东京梦华录》纪录了北宋末年都城开封从南熏门赶猪进城的场景,“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逐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东说念主已矣,无有乱行者。”其时驱赶到开封城里的家猪数目之多,消费猪肉之甚,令东说念主赞好意思。古代东说念主吃肉,还崇敬作念出可口好菜。如在南北朝时,贾念念勰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紧要的烹调手艺收尾纪录在《皆民要术》中了。他写说念:“色同琥珀,又类真金,进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宋代的大文体行家苏轼不但在徐州、黄州和杭州任上,造福于民,在吃肉上也很有崇敬。他劝诱家东说念主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匹夫吃,环球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亲切地称为“东坡肉”。有学者考据,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晋升,在杭州时着名寰宇。唐代开元年间编纂的《本草拾获》中纪录:“火腿,产金华者佳”;两宋时期,金华火腿分娩规模继续扩大,成为金华的知名特产;元朝时期,意大利的旅各人马可波罗将火腿的制作治安传至欧洲,成为欧洲火腿的发源;明朝时,金华火腿已成为金华乃至浙江闻名的特产,并被列为贡品;清代时,金华火腿已外售日本、东南亚和西洋各地。古代发明的烤乳猪、东坡肉和金华火腿于今仍然是脍炙东说念主口的好意思食(图5)。依据聚积国粮农组织2009年统计全球被食用的家养动物种类和数目的收尾,家猪占据首位(图6)。

             图4 汉代的陶猪圈                       图5 猪肉好意思食                      图6 入肚的猪与其它动物的肉量比较

家猪的文化含义

    猪在精神文化中也饰演了紧要的变装。早在9000年前的贾湖古迹,咱们仍是发现用家猪的下颌作为随葬品,其时东说念主仍是给猪下颌赋予特殊的兴致。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痛快洼古迹,还发现把一头公猪和一头母猪与东说念主合葬在一说念。在中国各个地区史前时期的古迹里,都发现过不少使用猪头、猪下颌随葬或者使用整头猪进行祭祀。可见在中国史前时期的随葬和祭祀行动中,古东说念主使用最多的动物是猪。这种习俗延用到商代,在属于商代早期的河南省偃师县商城古迹的宫城北部,有一条祭祀沟,考古东说念主员在其中发现其时下葬的猪大多是圆善的,数目达300余头之多(图7)。到了商代晚期的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古迹,还能看到在祭祀的步地中下葬多头猪的实例,但在属于贵族的墓葬和祭祀区域,初始把猪、牛和羊一说念进行祭祀,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这种组合在历史时期的紧要步地中继续出现。尽管猪作为单个个体在表层东说念主物的行动中出现的越来越少,若到民间,用猪进行祭祀的习俗依然盛行。比如,安徽省滁州市何郢古迹是一个商周时期的平素聚落,在这个古迹中有故意进行祭祀的场地,其中的动物坑与墓葬杂乱散布,墓葬内的东说念主骨经坚毅均为儿童,动物坑内的动物主如果猪,其次为狗,不见其他种类。猪的头多是被砍掉的,用一块大石头放在猪头的位置,代替猪头(图8)。民间祭祀用猪的习俗一直流传于今,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金峰乡朱家村生计着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每年正月初十,村民们都要早早起床,用篮子装上猪头和猪尾巴,插上鲜花,送到祠堂去祭祖(图9)。

图7 河南偃师商城祭祀用4头猪

图8 安徽何郢古迹的祭祀猪骨

图9浙江朱家村猪头祭祖

    说到东说念主工遗物中的猪,首推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大要6000年前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这件器物呈猪首蛇身,体格蜷曲环绕,但头尾间留有闲逸,玉猪龙的背部有一供系挂的穿孔,应是一种挂饰(图10)。

图10内蒙古三星他拉村的玉猪龙

    在距今5000多年的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古迹发现一只玉石猪,长达70多厘米,重达88公斤,出土于23号墓葬的填土中。这个玉石猪系在一整块玉石上雕琢出猪的头部,双目特出,吻部较短,猪嘴微张,獠牙外露,这是到现时为止发现的古代最大的玉石猪(图11)。

图11 安徽凌家滩古迹玉石猪

    商周时期栏杆玉砌的青铜器里有造型不同的猪尊。如湖南省湘潭县船行山出土的猪尊,臀腹滚圆,腹部中空,四足刚健,两眼圆睁饱读凸,长嘴上翘微张,犬齿尖长,双耳招风,雄性生殖器描摹仔细,猪背上的卵形口有盖,盖上有鸟形把手,全身多为鳞片状纹,还有兽面纹、象鼻纹和夔龙纹等(图12)。而年代稍晚的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晋侯坟场的猪尊,猪体硕壮,腹部中空,四足平踏。吻部略上翘,嘴角露獠牙,双耳较大,尾巴上卷,猪背上的圆形口有盖,盖上有圆形把手,盖沿有目雷纹一周,器腹两侧饰圆凸的火纹,外有一周平凸的变形兽纹(图13)。这些猪尊可能都是作为酒器使用的。

    

  图12 湖南湘潭船行山古迹出土猪尊                图13 山西天马曲村晋候坟场出土猪尊

    汉代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的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在陵墓边上发现大型彩绘动物陪葬坑(图14),象征皇宫的后厨,内部出土的强大动物陶俑中,猪是巨额。比如这头陶母猪,体格魁梧,肚子下垂,乳头毕现,呈孕珠状,四足较短,吻部上翘,不见犬齿,双耳招风(图15)。

图14 陕西阳陵出土彩绘陶塑动物群

图15 陕西阳陵出土陶母猪

    “猪”字在甲骨文中仍是出现,笔画简练,特征特出,齐全是象形字。据闻一多考释,甲骨文的猪字上仍是有阉割和未阉割之分,腹下那一划与身子相接的是莫得阉割的,而那一划与身子稍有断开的,是阉割过的(图16)。咱们在考古古迹发现的猪骨中,有好多性别特征不显著的猪骨,年事多在一岁左右。有学者合计,这些猪是阉割后的公猪。至迟到战国时期,当今书写的“猪”字仍是出现了(图17)。

  

图16 甲骨文未阉割的与阉割的猪字                       图17 猪字年表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纪行》里有一位闻名的“猪八戒”(图18),原本是天界的神灵,雅号“天蓬元戎”,后因触犯天条,被玉帝贬入凡尘,又因投错了胎,长成一副猪的面容,尽管如斯,其人道照旧算在憨厚之列,自后侍从唐僧,与师手足孙悟空和沙梵衲一说念,跋山涉川,废除魔鬼,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需要指出的是,师徒四东说念主的行李是猪八戒一齐挑着走到西天的,痛楚功高。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馈出猪天然从史前社会古东说念主的精神世界中融会紧要作用的变装跌落,可是一直与东说念主们的日常生计密切联系的历程。

图18 猪八戒

    数千年来,还莫得一种家养动物像猪相通,既是中国东说念主最主要的肉食资源,又一直在精神范围里饰演了紧要的变装。咱们于2013年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举办过一个名为“与猪同业”的展览,参不雅者源源陆续,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淳厚们赞为赛克勒博物馆办过的精彩展览之一。咱们在这个展览的结语里写说念:“从猪的驯化到家猪饲养、选育手艺的发展,直快单地食用猪肉到将猪肉烹调成可口好菜,从用猪随葬到把猪作为紧要的精神文化符号,东说念主类在与猪同业的历史进度中,分娩妙技在卓著,生流水平在晋升,习惯习惯在变化,文化常识在丰富。今后,何如进一步全面地意志猪、科学地饲养猪、合理地运用猪,为拓荒愈加健康、绿色、融合、精彩的东说念主类社会孝顺力量,值得咱们认真地念念考……”